论睁了眼看
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,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:《我们应该有正眼看东西的勇气》(《猛进》十九期)。诚然,必须敢于正视,这才可望敢想,敢说,敢作,敢当。倘使并正视都不敢,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。然而,不幸这一种勇气,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东西。
但现在我所想到的是别一方面 ——
中国的文人,对于人生,—— 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,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。我们的圣贤,本来早已教人 “非礼勿视” 的了;而这 “礼” 又非常之严,不但 “正视”,连 “平视”“斜视” 也不许。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,在体质,却大半还是弯腰曲背,低眉顺眼,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,驯良的百姓。
至于说对外却有大力量,乃是近一月来的新说,还不知道究竟是如何。
再回到 “正视” 问题去:先既不敢,后便不能,再后,就自然不视,不见了。一辆汽车坏了,停在马路上,一群人围着呆看,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。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别的原因,使文人学者没有勇气正视社会现象,或是不敢正视,或不愿正视,于是就闭眼胡说一通。所以中国的文人学者,对于人生,对于社会现象,也便往往闭了眼睛。
中国文人的不敢正视人生,大半因为中国人的怯懦。但也有别的原因,例如:怕看真理,怕看人生的真相。因为人生的真相,往往是残酷的,丑恶的,与文人所想象的大不相同。文人想象中的人生,是美妙的,光明的,充满着诗意的。所以他们害怕看到现实的人生,怕看到丑恶的东西。
像这样的闭着眼睛,中国文人是很不少的。他们写文章,作诗,画画,都是为了逃避现实,或是美化现实。他们把丑恶的东西,写成美好的;把残酷的东西,写成温柔的;把黑暗的东西,写成光明的。他们用这样的方法,来安慰自己,也安慰别人。
更有一种坏脾气,是相传所谓 “文人相轻”。文人之间,互相看不起,互相攻击。他们不看别人的优点,只看别人的缺点。他们把别人的作品,说得一文不值。他们这样做,并不是因为别人的作品真的不好,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嫉妒心。他们嫉妒别人的才华,嫉妒别人的成就。所以他们用攻击别人的方法,来抬高自己。
中国的文人,还有一种坏脾气,是所谓 “党同伐异”。他们结成党派,互相支持,互相攻击。他们只看党派的利益,不看真理。他们把自己的党派,说得无比正确;把别人的党派,说得无比错误。他们这样做,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党派真的正确,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偏见。他们偏见别人的观点,偏见别人的主张。所以他们用攻击别人的方法,来维护自己的党派。
但是,闭着眼睛,胡说一通,是没有用的。社会现象,是客观存在的,不管你看与不看,它都在那里。而且,社会现象,是不断变化的,你不看,就会落后,就会被淘汰。所以,文人学者,必须敢于正视社会现象,必须敢于正视人生。
敢于正视社会现象,敢于正视人生,是一种勇气,也是一种智慧。只有敢于正视,才能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,才能了解人生的真相。只有了解了本质和真相,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。
中国的文人学者,要想有所作为,要想为社会做出贡献,就必须睁了眼看。他们必须抛弃怯懦,抛弃嫉妒,抛弃偏见,他们必须正视社会现象,正视人生。只有这样,他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,画出有价值的画,做出有价值的学问。
现在,中国的社会,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。各种社会现象,层出不穷。文人学者,应该睁了眼看,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,应该积极地参与变革。他们应该用自己的笔,用自己的画,用自己的学问,为社会的变革,为人民的幸福,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这就是我所要说的 “论睁了眼看”。
...